前言
近兩年來,隨著 ChatGPT 的崛起以及各式各樣 AI 工具的層出不窮,我的工作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。過去需要親自完成的 50% 任務,如今都可以外包給 AI,這不僅大幅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,也讓我有更多時間學習其他有趣的知識。
我研究數位工具大概有五年以上的時間,就是市場說有什麼新工具,就會馬上去用,以Notion舉例,我大概是在2019左右就開始使用,期間也有試過Evernote….等的工具,電腦玩物是我最常看的部落格
從我自身多年的實驗以及觀察學員和一些職場工作者後發現,能夠真正善用這些工具的人,成功的關鍵並非僅在於對工具操作的熟悉,而在於他們對自己工作流程的深刻理解和結構化思考能力.甚至這樣的能力,搭配上工具的進化速度,造成了能力更加M型化的狀況
AI 與「M型化」效應:產出與收入的分布轉變
隨著 AI 工具的進步,我們的工作輸出也呈現出「M 型化」的趨勢,下面舉兩個個人的例子:
- 程式碼開發:以往我需要親自撰寫程式碼,並在 Stackoverflow 上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;而如今,我只需規劃好流程,再交由 AI 完成程式編寫,自己只負責審核與確認。
- 內容創作:從前每篇文章都是由我一字一句手打,經歷無數次修改;現在,只要有一個好的概念,就能與 AI 互動、補足想法、生成草稿,再由 AI 優化脈絡,甚至提醒我有哪些可進一步探討的問題。結果是產出更多、花費更少時間,讓我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入思考上
我使用 AI 的三大心法
1. 從拆解工作流程到提示工程
在實際應用中,AI 工具(例如 ChatGPT)的效能往往取決於我們如何下出精準的提示(prompt)。常見的提示技巧,如角色扮演、限制字數或規定格式,雖然能提高輸出品質,但最核心的在於:
- 明確拆解任務流程:只有對自己的工作流程有充分認識,才能清楚界定哪些部分適合交由 AI 處理,哪些部分需要保留給自己進行深入思考。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將腦中的概念結構化、以及拆解的過程。
- 持續試驗與調整:好的提示往往需要經過反覆的試驗、反饋與優化,因為要不斷地確認AI工具的產出品質,還有跟自己的工作流程怎麼接軌
同步推薦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wogMaid9jY&t=756s&ab_channel=檀东东·Tango
2. 把AI當作我的最棒員工
如果能夠將任務界定得足夠明確,就可以把 AI 當作一位「比自己聰明很多的員工」來雇用。
- 當你擁有清晰的工作步驟與目標,AI 就能根據你的指令完成具體工作,從而提升產出效率和品質,比方說我在整理用戶輪廓的時候,我可以說一些沒有脈絡很跳躍的內容,但是透過AI幫我補足細節跟想像,一起得到一個完整個用戶輪廓
- 然而,這並不意味著 AI 可以替代人類的所有判斷與創造力。AI 的知識來自於大量訓練數據,雖然涵蓋面廣,但依然存在局限性,以我最常使用的Chatgpt為例子,我不知道他用哪些資料,假設Open AI採取了更加靠近美國世界觀的資料,那我得出來的結果就會更加靠近美國世界觀,所以判斷跟決策還是要把握在自己的手上
3. 領域知識的重要性
無論是使用 AI 進行文案寫作、程式編寫還是其他專業工作,對所在領域的深刻理解都是不可或缺的。具體而言:
- 知識積累與結構化:當你對自己的專業領域有足夠的認識,才能更精確地拆解問題,定義任務步驟,並指導 AI 輸出符合預期的內容。以我具備軟體開發的知識為例,我清楚地知道完成一個專案應該怎麼解構,也可以寫出清楚的需求文件,或是判斷眼前的需求文件是否足夠明確到完成專案,因此我可以把需求文件加上技術需求丟給AI,跟AI協作逐步完成專案,上上個月有實驗過,工作效率大概是我人工開發的10倍,但不具備解構的知識的話,很可能無法達到這件事情,前陣子,我幫朋友完成了一個專案,是把Google Sheet 當作存資料的地方用App Script 作為API,讓前端呼叫,如果我對這兩個技術能做到哪些事情沒有認知,那我也無法請AI協助我完成
- 工具與領域結合:僅僅依賴工具本身是不夠的,還必須結合對工具特性和局限性的認識。例如:Perplexity 擅長搜尋 NotebookLM擅長有憑有據的回答問題,所以對於工具甚至背後設計的原理熟悉,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掌握
總結來說,認知決定了我們使用 AI 工具的極限,只有結合深厚的領域知識與工具特性,才能真正發揮 AI 的潛力。
結語
我們來到一個更容易用想像打造成果的時代,甚至想像力可以決定了我們可以做出來的程度,思考能力比起過往看起來又重要了不少,最近來了一個新人,在我們討論的時候,我建議他還要注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,這樣才可以順利結案,他問我怎麼培養這樣的敏感度,我說多思考,多看書,做一件事情想一下還有幾種解決方案,這樣的延伸性的思考方式,不只幫助我在專案進行得更順利,更幫助我在這個AI數位時代下,可以更好的與這些現代新玩意協作,打造更好的工作流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