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當我們使用 Google 表單(Google Forms)作為活動的報名方式時,希望在有人填寫表單後,系統能自動通知我們。然而,Google 表單本身並沒有內建即時通知功能。雖然可以透過撰寫程式碼解決,但對不熟悉程式語言的使用者而言,是一大門檻。
幸運的是,現在有一種中間解決方案——No Code 或 Low Code 平台。它們能讓我們在幾乎不寫程式碼,或只需撰寫少量程式碼的情況下,就能快速建置自動化流程,以滿足各種業務或個人需求。今天,我將介紹五款常見的 No Code 平台:
- Zapier
- Make (Integromat)
- Power Automate(含 Power Automate Desktop)
- Google Apps Script(又稱「app script google」)
- n8n
這些工具能讓你輕鬆完成像是「Google 表單新增一筆資料時,就透過 LINE 訊息或信件通知」等自動化工作流程。
特別提醒:新手在初期設定自動化時,建議先從兩三個步驟開始,熟悉概念後再擴大整合範圍,才能避免一次想做太多而被複雜度擊潰。
以下內容將依照我個人認為「最易上手到最難處理」的順序,介紹各種 No Code / Low Code 工具的使用教學、特點與應用情境。
什麼是 No Code 平台?
No Code 的定義
No Code 平台指的是一種透過可視化介面、模組化操作或拖放式元件,讓使用者幾乎不需要撰寫程式碼(或僅需少量程式碼)就能打造自動化工作流程或應用程式的工具。這些平台通常提供介面友好的編輯器,使用者只需透過滑鼠點擊、拖曳模組或設定參數,即可完成複雜的流程建構。
No Code 與 Low Code 的差異
- No Code:通常完全不需要撰寫程式碼,主要依靠視覺化流程建置與設定操作即可完成自動化任務;非常適合非技術背景或初學者。
- Low Code:可能需要撰寫少量程式碼(例如簡單的腳本或函數),以滿足更彈性的客製化需求;適合已具備些許開發知識並想做更進階應用的人。
另外,強烈建議新手不要心太大,一下子就想要做到全部工作流程的自動化,新手時期比較建議做這種範例的兩三步驟的串接,熟悉概念之後再去進行多個流程的整合,才不會一開始就被擊潰
下方介紹的順序,我會從個人認為上手的難易度排序,從最易上手到最難處理的
- Zapier
- Make (Integromat)
- Power Automate
- Google Apps Script
- n8n
1. Zapier
核心概念
- Zapier 是一個支援上千種服務整合的 No Code 平台,能讓你輕鬆在不同應用程式間建立自動化流程。
特色功能
- Zap(自動化流程):每個 Zap 通常包含一個「Trigger」與一個或多個「Action」
- Triggers & Actions:一旦觸發條件(Trigger)符合,便可執行指定動作(Action)
- Webhook:亦可接收與傳送客製化 Webhook
優勢與局限
- 優勢:
- 介面友善、易上手,啟用自動化的流程速度快
- 支援服務種類與整合深度豐富
- 局限:
- 免費用量有限,一個月只能執行 100 次任務(Free Plan)
- 若需要更彈性功能或自架,可能較受限
Zapier 教學
假設我們想在「Google 表單新增一筆資料」時,就「發送 Email」通知:
- 建立 Zap:
- 「Trigger」選擇「Google Forms」並連接表單。
- 「Action」選擇「Gmail」或其他 Email 服務,設定寄件內容。
- 測試:
- 填寫測試表單,確認是否觸發並寄送郵件。
收費方案
- 免費方案:一個 Zap 最多只能兩個步驟、每月執行 100 次任務。
- 付費方案:最低 19.99 美金/月,可執行 750 次任務
- 免費的方案一個Zap只能執行兩個步驟,可以設定無限個Zap,假設我想要設定成有人報名之後,自動發信外,再去預約我的日曆,那就要拿出魔法小卡,執行的任務數量也有差,一個月只能執行100 次任務,以這個場景為例,只要超過100人報名,那任務數量就花光了
- 那收費的方案最便宜的是19.99美金,可以執行750 次任務
2. Make (Integromat)
核心概念
- Make(前稱 Integromat)以「可視化流程圖」為特色,讓使用者在設計工作流程(Scenario)時能清楚看到每個模組的處理順序與分支。
特色功能
- 多種模組可供串接
- 支援並行路徑與複雜邏輯
- 嚴謹的流程控制(可以設計比較、過濾等條件)
優勢與局限
- 優勢:
- 高度可視化,可將整個自動化流程圖形化呈現
- 支援多種第三方服務
- 局限:
- 資費模式較複雜,以「Operation」次數來計算,每執行一個動作即消耗一個 Operation
- 中文資源或教學相對沒那麼豐富,需要一點學習時間
Make 教學
示範「Google 表單 → LINE 通知」:
- 建立 Scenario:加入「Google Sheets」模組(或直接使用 Google Forms 模組,如有)。
- 新增「LINE Notify」模組,設定 Token 與訊息內文。
- 執行流程測試,確認 Google 表單送出後,LINE 順利收到通知。
收費方式
基本的費用是9塊美金,搭配10,000個Operation,可能看起來比Zapier多了很多,但是他們算法不同,假設一個任務要執行10個動作,那執行一次就會用掉10個Operation,以報名的場景為例子,若我們設定了一個任務執行10個動作,那可以執行1000次,如果一個任務像是範例示範的只有2個動作,那就可以執行5000次
- 免費方案:每月有 1,000 次 Operation。
- 基本付費方案:9 美金/月,包含 10,000 次 Operation。若單一流程需多個動作(如 10 個以上),Operation 消耗會更快。
Power Automate
簡介
- Power Automate 是微軟生態系的自動化工具,含雲端版本與桌面版本 (Power Automate Desktop)。
- 雲端版主要透過 API 與各種雲端服務整合;桌面版則可自動化許多本機程式的操作
核心概念
- 與 Windows、Office 365(Microsoft 365)深度整合,可透過 SharePoint、Forms、Teams、Outlook 等進行自動化。
- 可搭配 Power Automate Desktop 做更全面的流程自動化(例如自動填表、擷取系統資料等)。
特色功能
- RPA(機器人流程自動化):可自動化本地端操作,如滑鼠點擊、鍵盤輸入等。
- 與 Microsoft 365 整合:建置企業級自動化流程,包含 approver、檔案管理等。
優勢與局限
- 優勢:
- 微軟官方支援,與既有 M365 服務完美結合
- 對 Windows 系統、Office 用戶來說非常直覺
- 局限:
- 要整合 Google Sheets 或其他第三方服務,需看是否有社群開發或付費連接器
- 小型組織若沒有使用微軟生態,可能效益不大
Power Automate 教學
示範「Microsoft Forms 報名 → Email 通知」:
- 在 Power Automate 建立新流程,Trigger 選擇「When a new response is submitted(Microsoft Forms)」。
- 加入 Action:「Send an Email」設定寄送對象、內容等。
- 測試與調整流程。
費用
- 約 480 元台幣/月也可以視為吃到飽的費用,但實際上 Microsoft 365 方案十分多樣,企業或個人可能因授權與需求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月費或授權模式,具體的費用還是建議詢問代理商,像是Microsoft 365就會提供從Teams、Power App、Power Automate的服務,再去討論企業需要多少授權
- Microsoft 365 企業版常綁定代理商服務,可再深入評估。
4. Google Apps Script
核心概念
- Google Apps Script(有時也被使用者俗稱「app script google」)是 Google 生態系中的腳本平台,基於 JavaScript。
- 可自動化與整合 Google Sheets、Gmail、Google Forms 等服務,是屬於 Low Code 工具。
特色功能
- 與 Google 服務緊密結合:Sheets、Forms、Docs、Gmail 等皆能直接呼叫相對應的 API
- 完全免費,只要有 Google 帳號即可使用
- 透過觸發器(Triggers)設定「何時」要執行哪段程式碼
優勢與局限
- 優勢:
- 免費且與 Google 生態系整合度高
- 若熟悉 JavaScript 語法,可打造高度客製化流程
- 局限:
- 需要具備一定程式基礎
- 若要與非 Google 服務整合,需自行撰寫 API 呼叫
基礎教學
- 進入 Google Apps Script 編輯器,撰寫程式碼(JavaScript 語法)。
- 設定表單觸發器,如「onFormSubmit」事件,一旦有新回應就執行特定動作(寄送 Email、寫入資料表等)。
- 儲存並發布專案,測試後即可生效。
費用:0元
放在第四個是因為要寫程式碼心理門檻可能稍高,但是可以跟Google 的服務整合密切,又免費,還是很推薦
n8n
核心概念
- n8n 是一個開源(Open Source)的工作流程自動化工具,可自行部署在任何伺服器或 Docker 上。
- 提供可視化介面,可串接各式第三方 API 或 Webhook,彈性度高且社群活躍。
特色功能
- 高度自訂:可自行寫程式碼實作客製節點,也能運用官方與社群提供的節點
- 完全開源且免費,若自行架設在本機或雲端主機,幾乎可視為「吃到飽」的使用模式
- 若要整合 Google Sheets 等服務,需要在 Google Cloud Console 建立專案、設定 OAuth
優勢與局限
- 優勢:
- 自行部署,掌控資料隱私與安全
- 社群支持度逐漸提升,且功能強大
- 局限:
- 需要一定伺服器與網路知識,新手可能會卡在部署或 OAuth 設定
- Google API 串接比較工程化,需開啟 Google Cloud Console、設定回呼位址等
n8n 教學
示範「Google 表單 → Email 通知」:
- 在自己伺服器(或雲端主機)安裝 n8n(建議使用可以一鍵部署的)。
- 在 n8n 設定 Google OAuth,建立節點以監控 Google Sheets 新增資料。
- 加入「Send Email」節點,設定收件者與郵件內容。
- 部署並測試。
放在第五個是因為初學要突破的門檻,要先找一個機器放N8N的服務,那使用Google的Excel服務,還要去生成API Redirect 接著設定回去,我覺得新手很容易在找機器理解這個概念的地方就放棄,但真的是一個划算好東西
5 個 No Code 平台比較整理
假設我們要實作「表單填寫後發送Email」,並估計一個月執行10,000次。以下是基於個人使用心得的簡易比較表
Zapier | Make (Integromat) | Power Automate | Google Apps Script | n8n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新手友善 | 高 | 高 | 高 | 中 | 低 |
架設心力成本 | 低 | 低 | 低 | 低 | 中 |
價格 | 129 美金 | 16 美金 | 480 台幣/月 | 0 | 150 台幣 (雲端) |
介面與易用性 | 高 | 高 | 高 | 低 | 中 |
初次研究到完成時間 | 10 分鐘 | 10 分鐘 | 10 分鐘 | 20 分鐘 | 1.5 小時 |
補充說明
- 使用者介面與易用性:此表為個人體感評價,評估重點包含「多快找到需要的任務串接」、「流程設計是否直覺」、「是否有簡體或繁體中文介面」等。
- Zapier 與 Make 的計費邏輯:
- Zapier:以「完成一次任務」為計費單位。若我們有 10,000 次觸發,就是 10,000 次任務。
- Make:以「Operation」為計費單位。一個工作流程若含 2 個動作,那執行一次就消耗 2 次 Operation。
- n8n 部署費用:
- 開源免費,若自行主機安裝,不須任何雲端費用。若使用像 Zubear 等雲端服務,需每月支付約 150 元台幣(僅供參考)。
- Google Apps Script 的 20 分鐘:
- 包含使用 AI 生程式碼、設定觸發器等流程。若不熟程式,可能更久
- N8N 的兩小時:佈署花了20分鐘,30分鐘在打開Google 的權限:要設定API Call Back,一下子這個沒開那個沒開,20分鐘在眼花撩亂的找Google 服務,還有20分鐘在Emo滑手機,想說不玩了
- n8n 的 Docker 一鍵部署流程、或是官方文件、社群資源的連結
- 若要串接 Google Worksheet,需要前往 Google Cloud Console 建立專案,啟用 API,設定 OAuth 同意畫面,這些都是比純點擊介面更「工程化」的步驟,所以新手務必要有心理準備。
我最推薦哪一款 No Code 平台?
- 新手最友善:Zapier
- 經濟實惠、功能強大:Google Apps Script、n8n
- 生態系整合完整:Power Automate(搭配 Power Automate Desktop)
綜合評價:依需求與生態系選擇
- 從難易度上手:
- Zapier > Make > Power Automate > Google Apps Script > n8n
- 從生態系切入:
- 多個數位服務要串在一起:Zapier、Make、n8n
- Google Apps Script 雖然免費且跟Google自身服務整合度高,但對不熟程式的用戶,仍有門檻。
- Power Automate 與微軟服務(Microsoft 365)整合度高,企業若已大量使用微軟生態系,則更適合。
建議企業在大規模導入前,可先從 Zapier 或 Make 做小規模實驗,一旦確認需求與可行性,再投入人力與成本做更深度整合。若企業已和代理商合作,可了解 Power Automate 在整個 Microsoft 365 環境的授權優惠。
實務應用與小提醒
- 試用免費方案再決定
- 大多數 No Code 平台 都提供免費層級,但觸發次數、應用程式串接功能會有限;若頻次高,可能需要付費升級。
- 難易度帶有主觀性
-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「Zapier > Make > Power Automate > Google Apps Script > n8n」是從易到難,但實際上還跟你對各生態系、程式語言的熟悉度有關。
- 「易用」同時也有「功能彈性」與「生態系熟悉度」的綜合考量,不一定絕對適用所有人。
- 比如對使用微軟 365 很熟悉的使用者,Power Automate 可能比 Zapier 更直覺;或對擁有程式基礎的人,Google Apps Script 反而更彈性
- 避免一次做太複雜的自動化
- 新手建議先從簡單、兩三步的流程開始,熟悉核心概念後再慢慢擴大規模,才不會一開始就被複雜度擊潰。
- 企業導入時的規劃
- 不論是微軟或 Google 的方案,都需考量授權、維運成本、代理商服務等。如果組織內缺乏數位或資訊推動的經驗,可先小規模實驗(如 Zapier/Make),再推廣到整個企業。企業的大規模導入,一定要找代理商談價格,直接官網買真的貴爆
- 接下來我會嘗試哪些自動化?
- 文章撰寫完成後,自動發布到Facebook, Thread
- 把GA的數據定期整理寄給自己
- 把我一天的工作任務總結發給自己
結語
透過以上「5 大 No Code / Low Code 平台」的介紹與比較,想必你已初步了解這些工具的差異與特性。無論你是初學者或資深技術人員,都能在這些平台中找到適合自己需求的解方。
- 若你想要「完全零程式碼」上手,就從 Zapier 或 Make 開始。
- 若你有「微軟生態系」的基礎或需求,試試 Power Automate(或 Power Automate Desktop)。
- 如果你對「app script google」(Google Apps Script)有興趣,並擁有一點程式基礎,則能免費打造高度自訂化的流程。
- 最後,若你想要「自架、高可彈性」、「幾乎不限次數」的自動化,並願意花時間部署與學習,n8n 是非常划算的好選擇。
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快速導入適合的自動化解決方案;有了這些 No Code 平台 和部分 Low Code 工具,你就可以大幅降低繁瑣重複任務的負擔,把時間花在更具創造性或價值的工作上!